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临沂市临沭县委编办聚焦体制重构、职能优化、机制重组、资源配置等四个方面,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切实推动制度体制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聚焦简约高效,答好体制重构“改革卷”。结合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构乡镇机构职能体系,综合设置7个党政工作机构和5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严格机构限额管理,建立“一对多、多对一”工作机制,确保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全面赋予街道对县直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街道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对街道规划的参与权“五项权力”,增强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构建“照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的镇村履职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公布镇街权责清单,完成《临沭县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编制工作,对基层党建、农业农村、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7个类别176项具体事项进行细化明确,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完善镇村清单制度体系,切实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二是聚焦惠民利民,答好职能优化“民生卷”。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合理设置咨询导办区、业务办理区、休息等候区、投诉受理区、帮办代办区、自助服务区、特色服务区、政务公开区等8大功能区,打破固有的“一部门一窗口”服务模式。9个镇街全部上线“一窗受理”系统和自助服务设备,镇街167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实现一窗受理、无差别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一门、一窗、一次”式便民服务。推进镇级事项集中,组织各镇街市场监督、人社、民政等14个领域的167项依申请镇级服务事项进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部签订授权委托书,保障授权到位,推动实现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厅内事、厅内办,大厅之外无审批”。在全县9个镇街共依托村居服务场所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235个,实现行政村居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建立由400余名人员组成的兼职帮办代办队伍,实现规范化帮办代办,切实打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聚焦优化协同,答好机制重塑“实践卷”。搭建“资源统筹、联合执法”的镇街综合执法平台,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可巡查发现的日常执法管理事项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综合执法城乡全覆盖。搭建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全县划分为镇街网格、工作区网格、村居(社区)网格和608个基础网格,按照“1+1+1+N”模式,组团式配备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网格协管员,着力打造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为一体的“全科网格”,实行综合治理“一张网”。持续规范属地管理,明晰县乡职责,优化 “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自2020年以来,依托事项“呼转”平台,已办理事项600余项。
四是聚焦保障基层,打造资源配置“优化卷”。按照“充实基层、加强一线”的原则,结合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9个镇街增加行政编制24名,事业编制57名;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向9个镇街下沉事业编制63名;有力保障基层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和基层一线用编需求。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明确镇街5个事业单位负责人可按副科级配备,有效打破基层事业干部晋升“天花板”。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严格执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切实提高镇街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等,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