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委编办在完善机构编制监管平台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围绕如何用实用活平台这一课题进行积极探索,将平台数据与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机关职能运行监管等紧密挂钩,实现平台“从抓填报到出成效”的转变,使机构编制监管平台成为推动全县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结果运用,助力干部管理考核科学合理。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建立平台使用结果综合运用机制,将日常履职情况作为公务员平时考核、事业人员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助力个人年度考核,在县司法局、县综合执法局等单位试点,将个人机构编制监管平台填报情况作为工作人员个人年度考核定性的重要依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2021年,将机构编制监管平台应用情况作为主要职能运行成效指标的一部分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助力公务员平时考核,将平台应用与公务员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将平台日常履职情况作为公务员平时考核、干部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二是强化工作饱和度分析,助力体制机制改革精准优化。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优化事业单位改革决策。通过系统分析各事业单位工作量比率、岗位职责执行率、工作饱和度等数据,对相关事业单位职能运转进行研判、评估职能弱化情况,为撤并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规范清理职责相近、职能萎缩事业单位提供了有效参照。结合调研,服务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坚持通过系统查询调研单位各科室人员编制配置情况、人员工作履职情况。在上半年安全领域工作调研中,通过系统发现应急保障服务中心人员力量偏弱、安全生产保障职责存在弱化现象,及时调整了县应急局内设机构,明确科室职责。
三是强化履职分析,助力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合理统筹。坚持将系统运用情况与机构编制资源管理相结合,对各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要求其提交系统履职分析报告,用客观数据分析佐证需求的合理性。将平台应用情况作为各部门机构编制工作考核重要指标,对平台应用工作名次靠前,定性为优秀等次的单位,优先考虑机构编制事项,编制资源适当倾斜;成绩靠后,定性为不达标等次的,不予安排年度用编计划,冻结机构编制事项。将系统大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单位用编进人重要依据,科学统筹编制资源配置。
四是强化融合支撑,助力线上职能运行监管路径扎实构建。将机构编制监管平台应用情况与机关职能运行监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平台的大数据汇总功能。在县科技局等单位开展试点,抓取部门单位系统填报率、审阅率、权责清单执行率、岗位职责执行率、工作饱满度等履职平台监管数据,纳入莒南县机关职能运行监管线上指标。结合部门人员在岗率、专项工作开展等情况,在统一表格内将各类工作数据按不同比重进行量化赋分,形成线上指标定量分析结果。通过每月收集部门履职考评工作报表,季度排名督导,半年量化赋分,完成机关职能运行线上监管路径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