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改革>>体制改革>>本地动态>>正文

罗庄区四大领域探索“民呼我应”执法新路径

2020年06月11日 09:14 

为深入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工作,临沂市罗庄区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开展“党建引领、民呼我应”活动,统筹全区执法力量,组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实现机制重构、力量重组、流程重造、要素重整,探索建立基层综合治理新路子,全面破解基层执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为“民呼我应”筑好基。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服务,制定《关于加强街镇执法力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分工不分家”的要求,统筹全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和街镇的执法力量,所有执法人员集中办公,下设综合办公室、档案室、装备室、询问室等科室,由街镇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实现执法主体统一,执法层级减少,解决目前街镇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的工作困境,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推动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二是增强人员力量,为“民呼我应”蓄好力。建立务实高效的人员下沉制度,将区综合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共145人下沉至各街镇,并根据各街镇执法工作繁重程度以及工作重点,对执法人员进行科学铺排、优化组合分配,原则上派驻人员不允许抽调。街镇负责下沉人员纪律考勤、管理使用、学习教育等工作,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街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区直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执法人员技术培训、案件办理等业务,规范执法检查、受立案、调查、审查、决定等程序和行为,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现全程留痕、可追溯、可追责,并参照街镇意见对执法人员进行年度考核、人员调整;区直主管部门按照5000元/人的标准将办公经费拨付至各街镇,各街镇根据派驻机构工作情况相应配套,用于保障派驻机构正常办公经费支出。

三是规范执法流程,为“民呼我应”搭好桥。按照“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各街镇根据案情性质、复杂程度、执法强度,确定执法人员谁牵头、谁立案、谁参与;针对难以处置、情况复杂的“钉子案件”,由街镇提出要求,统筹全区执法力量开展集中行动,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联合惩处,严厉打击震慑各类违法行为,实现“快呼快应”,真正做到“五根指头变成拳”,全面破解基层执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40余次,特别是在罗庄街道一处1.3万余平方米的违法建设拆除过程中,由街道“吹哨”,联合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以及公安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硬核拆除、合力攻坚,仅用8小时全部拆除完毕,不仅极大地打击了违法建设者的嚣张气焰和侥幸心理,更是罗庄区推进基层执法治理的一个缩影。

四是追究责任到位,为“民呼我应”撑好腰。建立“呼叫”事项办理结果满意度考评机制,各街镇因不依法依规联合组织执法活动,或因强制执法队伍违规执法导致辖区内执法工作受到影响或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街镇相关人员责任;各响应部门按“响应”情况、办理情况、办理结果满意等,采取定量考核、定性评价和督办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工作协调督导,对不“响应”、迟“响应”或“响应”不作为的部门进行通报;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作为、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规定,由相关部门依纪依规实施问责。

上一条:我市抓好“细、严、实”积极推进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编制工作 下一条:河东区委编办“四项聚焦”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