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临沂市平邑县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编办有关评估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相关会议要求,聚焦“添动力、用准力、聚合力、提效力”,选取科技、科协、行政审批等系统扎实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添动力”,确保评估工作“有力推进”。组织领导更为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将其作为全县创新性工作推进,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评估试点工作;被评估部门及时组建评估工作专班,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构建“人事牵头、全体参与”的工作格局。工作机制更为健全。内部健全完善科室联动机制,利用评估这条主线,将编办内设科室进行串联,实现资源共享;外部健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与组织、巡察、审计、人社、信访等部门协作配合,实现结果共享。
二是明确评估重点“用准力”,确保评估指标“科学精准”。评估方案求“精”。坚持边实践边完善,对照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多次组织相关业务科室逐项分析完善,针对党委部门、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分类制定评估体系,印发《平邑县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实施方案》。评估范围求“全”。结合县区实际,将被评估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均纳入评估范围,采用“一体化”评估,强化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指导,实现“行政+事业”机构编制配置互动融合,统筹使用。评估数据求“准”。结合部门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反复梳理评估要点、评估方式和标准,区分普通指标、难点指标和关键指标,确定实地评估重点。实地评估时对照佐证材料和评估指标逐条分析,集中对每项指标进行赋分,明晰得分依据和扣分原因,确保了评估数据真实准确。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聚合力”,确保评估方式“灵活多样”。“部门自己评”。被评估部门对照评估指标,围绕单位基本情况、职责落实、日常工作开展、亮点工作成效等进行自查,对本部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形成自评报告。“部门互相评”。向乡镇党委政府、审计、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与被评估部门存在业务联系的41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861份,根据业务往来、协同配合及热难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客观反映部门间协调配合情况。“编办实地评”。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机构编制监管平台大数据信息,针对性开展实地评估。通过“两谈一查一问卷”(与部门主要领导“面对面座谈”,与其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点对点交谈”,查阅有关材料档案,发放内部人员调查问卷)等方式,实地量化部门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和执行情况。
四是突出靶向施策“提效力”,确保评估结果“高效实用”。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实地评估小组综合平衡被评估部门机构编制执行和使用效益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梳理问题97条,提出建议97条,形成各单位评估报告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问题台账》,反馈被评估单位,抓好问题整改。评估结果及时共享。评估结果在编办内部共享,作为业务科室研究论证部门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的重要依据,着力解决机构、职能、编制待优化调整等问题。评估结果有效运用。对评估发现的工作典型突出、履职高效饱满的部门,如科技、行政审批部门,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学历人才引进等加大编制资源倾斜;对于履职作用发挥不全面、工作量不饱满的单位,督促部门加强人员内部挖潜,适当核减用编进人计划,切实提升编制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