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师队伍基数大、范围广、监管难等现状,罗庄区依托机构编制监管平台,树立“精细监管、保障发展”的理念,以教育数据核查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围绕三个紧扣,结合筛子、梳子、篦子三种工具,创新运用“三颗扣子”法,聚焦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三个层级,全面摸清教师编制资源底数,进一步强化教育领域职能运行监管。
一是紧扣教育主管部门“筛筛子”,抓好教育领域运行。确定监管范围。围绕教育评估重点,坚持“重点监管、应纳尽纳”原则,将教育部门、32所学校和1个议事协调机构纳入教育履职监管模块,规范标记高中、初中、小学等机构类别,同时将8个街镇中心小学下设的38所村小、4个教学点做好行业标识,实现精准筛查。明晰监管依据。围绕依法行权履职,将教育部门“三定”规定以及教育领域涉及的122项权责清单、25项职责任务清单导入平台,作为线上监管依据。通过定期分析研判,评估教育部门重点职责、常规职责及边缘职责的履责情况。强化监管保障。围绕平台规范运行,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管平台日常管理办法》《罗庄区公办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及时填报《中小学平台教师变动情况表》,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核校对,确保平台与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一致。建立管理员定期培训制度,规范业务办理流程,确保平台使用管理高效顺畅。
二是紧扣学校主要学科“梳梳子”,抓好编制效能监管。规范班级设置。在实地调研摸底基础上,对照学校的课程表、学生数量、班级数量,复核分析研判学校的班级设置、教师配备等数据。对不达标班额进行专项调研,严格督促学校整改落实,努力实现班级设置合理、教师分配科学。评估学科需求。为解决学科间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以学校、街镇为单位,建立学科间任课教师分析模型,重点分析课时总量、平均课时量,实时评估学科间教师资源配置。通过分析任课教师专业以及教师资格证与实际任课匹配度,创新开展学科富余教师转学科教学的能力评估。前瞻分析优化。通过分析全区生源结构、教师结构、学段需求,编制教师资源需求测算公式,科学测算未来总体需求、学段需求、区域需求和学科需求,探索“教师跟着学生走”,提升教育领域人才使用效能。今年以来,累计统筹调配教师131名,接收外县区挂职研修教师49名,有效破解了学校间、学段间教师资源失衡难题。
三是紧扣教师主责主业“过篦子”,抓好个体履职监管。在“细”上下功夫。开展履职信息专项校对,结合教师招聘、跨县区调整、临时聘用等情况,对全区教师的编制所在单位、实际工作单位和岗位进行全面梳理,掌握在编在岗教师数量,确保凡能正常履职的每名教师全部到岗到位。在“实”上做文章。根据职称和年龄分析任课教师占比、工作量、课时量,实时掌握骨干教师尤其是高级教师的任课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课时量不足、教辅人员占比过大、一线教师不任课等问题,强化学校内部挖潜。针对部分教育编制被挤占问题,联合区教体局核实整改,退回借调人员12名,规范幼儿园占用中小学教师编制95名,优化教育资源调配。在“准”上优质量。依托平台日常监测数据,统筹考虑教师工作量、课时量、年龄、性别等因素,科学评估教师个体履职能力。同时,对任课教师数量能否满足需求、任课能力是否达标等做出综合研判。注重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将学校职能运行情况和教师履职情况作为年终评先树优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