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开展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编制工作的相关要求,莒南县委编办协调司法、执法、审批等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对权力事项逐项分析、座谈调研,多措并举提升镇街赋权指导目录编制工作效能。
一是注重科学程序,确保赋权事项“放得准”。联合县直部门认真梳理初稿,召集综合执法、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部门,召开工作调研座谈会,县直有关部门发挥对权力清单和基层实际有全面、深入了解等优势,对相关领域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办件量、专业技术要求等指标,筛选出适合赋予镇街的权力事项。统筹考虑赋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技术性和合理性等因素,联合司法部门共同对清单进行审核,同时考虑赋权后在人员下沉、信息共享、配合机制、执法监督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工作经验,有序起草相关协调配合和保障机制。深入镇街调研征求意见,将各镇街按照城区街道、工业乡镇、农业乡镇、旅游乡镇等进行分类,通过到不同类型镇街进行调研,对目录初稿所列各领域事项赋权的必要性和具体赋权的范围等深入分析,并由镇街提出目录未列入但工作需要的事项,确保目录初稿符合镇街工作实际。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确保赋权事项“接得稳”。结合前期大店镇委托下放行政权力等工作,在编制赋权指导目录的同时,统筹考虑赋权程序、交接责任、业务培训等情况,搞好“扶送”工程,确保在赋权工作上对镇街“扶上马、送一程”。制定赋权事项责任书,明确县直部门和各镇街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赋权事项交接到位。强化县直业务主管部门对镇街的业务培训和信息共享力度,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编制运行规范等方式,提高镇街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业务量较大的赋权事项,按照上级部署安排,合理增加镇街人员编制、经费财力等,确保赋权事项平稳、有序下沉。
三是完善保障机制,确保赋权事项“用得好”。针对赋权事项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置赋权事项运行过渡期,为期半年或一年,过渡期内实行首问负责制,实现赋权事项平稳过渡。完善协调配合机制,统筹考虑自然资源类行政处罚等涉及多个部门,安全生产、种子农药等专业要求较高,资源规划等具有内部信息系统等事项的特殊性,健全协调配合、技术支撑、信息共享等制度机制。完善赋权事项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由司法部门牵头,明确镇街司法所对赋权事项在运行、程序等方面的行政执法监督责任,加强镇街执法能力建设,确保赋权事项“用得好、有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