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优势,兰陵县委编办严格落实市委编办决策部署,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积极发挥机构编制监管平台抓手作用,注重考评结果运用,实现机构编制管理考核信息化、数据化。
抓管理约束,推进平台应用制度化。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印发《兰陵县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考评(监测)系统日常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核实维护机构编制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制度遵循。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系统内机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情况逐一导入,做到部署范围内部门单位和人员全录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自2018年推广应用以来,每月发布监管平台填报使用情况的通报,梳理各部门系统填报、审阅等情况,对于工作落实不力,系统日志填报率、审阅率连续低于85%的单位,在协同办公系统和业务交流群内进行公示通报。
抓动态调整,促进系统运转高效化。与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单位有人员退休、辞职、开除等出编业务时,一方面要提报材料办理人员出编业务,同时,还要填报非在职人员统计表或者向县区管理员提报相关材料,由管理员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做离退减少业务;入编业务要同时填报在编人员导入表,由县区管理员在后台录入,新增监管平台账号。与各部门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各单位中有长期病休等其他非在岗情况,确需调整人员考核状态的,由单位报县区管理员作非在岗人员处理。与机构编制事项相结合,有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时,及时根据印发的文件对相关单位进行调整,并通知各单位管理员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人员调整工作。
抓结果运用,实现系统考核效能化。坚持将监管平台日志填报情况作为部门人员年度考核和日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确保系统在部门干部职工管理过程中真正发挥效能。例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园林环卫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年度考核当中,将监管平台日志填报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日志填报率低的,一律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制定监管平台制约机制,根据填报数据,认真分析工作量比率、职责执行占比、工作分类占比等关键要素,确保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倾斜。各部门单位提请调整机构编制事项、申请用编进人计划时,需要提交平台分析报告,对领导不重视,填报率、审阅率低等异常情况的,暂缓办理机构编制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