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委编办坚持“宽进严管”的原则,以“领域全覆盖、责任全落实、管控全过程、监督全员化、服务全方位”为重点,构建起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监管制度体系,
一是瞄准问题症结施策,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发展。针对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新情况,提前梳理涉改机构,确保摸清赋码底数,对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中的相关信息逐项核查,依据“三定”规定、干部任免文件等材料,严格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环节。全面推进赋码及换证工作,逐步建立完整、权威的事业单位法人和机关群团主体信用信息库。借改革东风,全面梳理登记管理数据库,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部门督促落实清理。将法人登记工作纳入改革总盘,并作为检验改革任务是否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步部署、同步实施、精准对接业务,充分契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法人登记工作难题。
二是扩面提质常态监管,促进事业单位协调发展。做好事业单位章程制定工作,明确事业单位章程涵盖党的管理、组织架构、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十一大项四十七条。充分发挥微信工作群、电话、邮箱等媒介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沟通指导,耐心做好相关问题的答疑解惑,确保核准一家、备案一家。由举办单位负责章程制定、修改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编办负责对章程制定、修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确保章程管理真正落地生根,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运行规范性和公益服务水平。审核主体通过“部门联审,两报两审”对各单位业务事项清单进行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审核,依法核准后对外公布。通过积极落实“互联网+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实时推送事业单位法人“正负”信息,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的监管体系,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履职行为和公益属性。
三是优化配套善后供给,促进事业单位高效发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单位提交材料的审核力度,确保第一手材料准确完整;对以往不规范、不完整的档案材料进行统一清理和整改,对手续不全的进行补充和完善。设立“绿色通道”、“特快通道”,对改革中新组建的事业单位公章办理实行特事特办,前移办理程序。协调县公安局和印章制作中心出具统一的办理说明和单位名单,承诺统一代办单位公章并同步加强监管,公安部门承诺容缺受理刻制单位公章,涉改事业单位承诺30日内补齐相关登记手续并交回旧公章。通过落实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工作协同,常态化研究解决监管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逐渐形成了全链条、多层次、广覆盖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