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规范运行水平和公益服务能力,蒙阴县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监管政策法规要求,不断夯实监管根基,坚持“四着力”助推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节节高。
一、着力强化基础管理,提升登记监管软实力。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机构编制日常管理联动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优化“审批、登记、监管”流程再造,对满足登记要素的事业单位,实行联审联办。对于新设机构,要求机构编制发文必须明确自成立起15日内申请设立登记,否则,编办其他业务暂缓或不予受理,确保实现登记“全覆盖”;对于整合撤并的事业单位,要求在理顺机构职责、完成干部和人员调整到位后,10日内做好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相关手续;对于实名制数据库、职能运行监管系统核查发现的登记信息异常机构,第一时间移交事业单位监管科核查、整改,切实把牢登记监管源头。
二、着力织密监管网络,构建运行监管立体化。拓宽监管渠道,整合线上、线下、第三方等多种监管方式,织密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监管网络,规范事业单位履职尽责。线上,大力推进“信息化”监管,扎实用好“一库两平台”(省事业单位监管系统、履职考评系统、实名制数据库),对登记信息、法人年报、职能运行等进行信息化大数据监管;线下,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构编制信息核查,发现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推行“销号管理”;外围,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第三方监管作用,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监管格局,切实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三、着力整合监管力量,探索监管合力新路径。大力实施“人才监管”,坚持内壮“筋骨”,外引“活水”。持续加强编办人才队伍建设,5年内招录10名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编办事业单位管理一线;从机关事业单位遴选627名专业人才,建立了“双随机执法人员名录库”、“事业单位信用监管专员人才库”,“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专家人才库”、“事业单位监管联络员库”,最大程度聚合人才资源,整合了监管力量,拓展了人才监管新路径。
四、着力转变职能定位,打造服务监管新品牌。全力开展“转作风、聚合力、创佳绩”活动,坚持以服务促监管,组织开展了“亮窗口、优服务、树形象”的事业单位监管品牌创建活动,以简捷、方便、高效为服务宗旨,拓展服务模式,实现法人登记、年报公开等业务“全程网办”,实施电话、微信、QQ等“一线告知”,开展“容缺办理”、“一次办好”、“一小时办结”等服务活动,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完美结合,树立了事业单位监管的蒙阴品牌。三年来,共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10个,变更登记116个,注销登记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