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机构改革成果,推动构建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郯城县从权责清单、流程再造、跟踪问效三点发力,推动机关职能运行监管提升“三个度”。
一是重塑权责清单,提升监管“厚度”。动态调整权责清单。依托山东省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在以往公布权责清单的基础上,经过2次集中领取和调整,共领取完善权责清单事项385项,有效保障了政府部门权力规范运行。梳理完善边界清单。对照“三定”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对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完成的职责事项进行梳理,共确定128项职责边界事项,实现部门间职责明确,边界清晰。编制其他领域清单。根据省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要求,指导郯城经济开发区编制完成57项权责清单;结合县“12345”热线办理中心反馈情况,在“属地管理”清单原有的51+13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第三批清单,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制定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八项权力、20项责任及小微权力“十不准”。
二是推进流程再造,提升监管“精度”。职责分解得更“细”。将“三定”规定中明确的部门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职责,将全县27个政府部门252个内设机构职责进行条目化、颗粒化分解,分解成3479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流程绘制得更“简”。根据职责内容,对应绘制流程图,最大限度的减少层级,明确环节,经梳理,全县共编制部门工作流程图3182个,制定工作规范3032个,优化流程减少环节85个,精简手续44个。分工界定得更“清”。进一步厘清职责分工,明确各内设科室职责边界事项,针对部门内部两个及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共同承担,职责交叉需要明确的,建立科室间协调配合机制187项,确保部门各项业务协同推进。
三是强化跟踪问效,提升监管“力度”。下好日常功夫。由县委编办牵头,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相对固定的调研评估小组,从推进措施、时间节点、工作成效等多个维度,对职能运行监管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跟进整改落实。用好科技手段。依托履职考评系统,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管”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抓取部门单位人员在岗在职情况、日志填报情况等各项数据,依托数据信息,客观评价机关职能运行总体状况。建好长效机制。通过对机关职能运行情况调研评估,科学分析日常业务职能分布,将机关职能运行情况监管与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有效衔接,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全面开展机关职能运行监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