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改革>>体制改革>>全国热点>>正文

探索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 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和数据应用先进城市建设

2022年02月09日 19:05 

 近年来,杭州市抢抓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的机遇,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特色优势,把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据应用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战略。为保障“一号工程”和“三化融合”战略实施,杭州市坚持以职责划分为导向、以机构编制为依托,积极探索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领导体制和大数据管理机制。目前,杭州已经成为著名的数字经济第一城、数据应用先进城市,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城市大脑”为支撑,着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和“移动办公之城”,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各领域的数据应用升级。

  一、创新管理体制,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2014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后,市委编办会同市有关职能部门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提出调整优化数字经济(信息经济)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建议,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分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主管部门职能转型和相关部门协同作用发挥。”

  一是完善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2014年,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议事协调机构—杭州市信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同时,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并及时调整市经信委职责,由其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全市信息化工作,负责数字经济(信息经济)“一号工程”专项考核,强化其对全市数字经济协调引领作用。

  二是创新优化主管部门组织机构。2015年,为更好适应从传统制造向数字经济(信息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市机构编制部门支持市经信委对业务处室进行大幅度调整,归并了原有的传统行业管理处室,调整和新设了信息经济推进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物联网产业处、智能智造产业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处、电子信息产业处、信息安全产业处、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处等8个相关处室,推动经信部门把职责重心转移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把工作力量聚焦到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物联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上来。

  三是推动相关部门形成协同机制。为加强部门协同,市级层面进一步细化明确市人才办等29个部门职责分工,协同推进信息基础前沿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创平台落地、高端人才汇聚、政策环境优化,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

  2014-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幅,年均增长约2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同时,在市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下,引进和合作建设了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北航杭州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有效汇聚信息技术高端人才,为杭州数字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二、创新机构设置,保障大数据战略实施

  随着产业快速升级和城市快速转型,如何推动“以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数据应用、以数据和场景广泛应用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做强做大”成为新课题,特别是为破解政府部门信息建设重复浪费、信息系统条块分割、信息数据碎片化等突出问题,有效突破制约大数据战略实施的体制瓶颈,杭州市及时完善大数据管理组织体系,理顺数据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创新组建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17年,杭州市成立市政府工作部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同时整合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市委市政府信息处理中心等事业单位资源,设立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对“一局一中心” 职责进行科学定位,真正实现由一个部门将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全市统一管理。根据近两年来的机构运行情况,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又为市数据资源局增加了部分行政编制和1个内设机构,推动其更好履行统筹管理服务职能。

  二是完善县市区数据管理机构。结合本次党政机构改革,杭州市13个县市区均设置了数据资源管理机构。其中,9个为单设的数据资源管理局、1个是事业性质的数据资源管理中心、4个是在当地政府办公室设置数据资源管理科。各县市区数据管理机构结合各自管理需要,有效推进大数据归集和特色应用。

  三是创新大数据应用工作机制。针对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人员力量有限、专业部门业务知识不熟悉的问题,杭州市创新大数据应用工作机制,厘清25个牵头单位84项工作任务,以及市级部门(单位)、县市区和开发区的职责边界。以项目为单位,通过建立工作专班等方式,高效推进“城市大脑”在各领域深度应用。

  目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已累计汇集69个部门4274张表7万个字段1043.81亿条数据、数据交换量1029亿条。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的原则,与市行政审批管理服务办公室(市民之家)实时更新互通,提升办事效率。同时,“杭州财政”等23个“互联网+协同办公”应用,便民车检等应用场景上线运行。各县市区也加强了数据归集利用,比如拱墅区推行“城市眼云共治”应用,对发现城市各类违规行为或异常情形的效率提升32倍,巡查人员下降20%。

  三、创新拓展应用领域,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杭州市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梳理改革;2017年,为深化“权责清单”应用,实施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以“城市大脑”对数据资源深度利用为支撑,推进“移动办事之城”和“移动办公之城”建设;2019年又全面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几年间,以大数据应用为重点,以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导向,从企业和群众办事、到城市治理、到机关内部管理,环环紧扣推进深化改革,加快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幸福城市。

  一是以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杭州市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出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以“移动办事之城”建设为方向,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按照“一件事”的标准,对部门职责事项进行梳理,通过“减材料、减流程、减环节”,实现“简化办、就近办、网上办”。截至2019年11月底,出生、就学、就医、养老等35项公民个人“一件事”以及企业开办、投资审批等40项企业“一件事”联办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585项公民个人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杭州办事服务”APP上线300项可办事项和276个预约事项;综合自助机覆盖全市域1565个网点共部署1628台,实现可办事项288项。

  二是以打造民生服务最优环境为目标,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以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为率先突破,在警务、住房、应急、市场监管等各个领域深化应用,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和精细化。如卫健系统舒心就医应用场景涵盖220多家医疗机构,参加医保且信用良好的病人可在就诊结束后48小时内通过自助机、手机等方式一次性支付,减少挂号、放射检查、化验、配药每个环节往返付费,实现“最多付一次”。

  三是以提升机关内部办事效能为目标,加快机关管理数字化转型。针对机关部门间办事“多次跑、多头跑、时间长、签字烦、材料多”等问题,实施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层级间、部门间办事事项,实现跨组织单位、跨系统、跨应用网上移动办公。比如,市委编办对实名制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启用电子印章,通过进人单位网上申报,主管单位及组织、人社、编制部门网上审核签章,实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进人、进编、车贴发放、在编证明开具“零跑次”。目前,全市共梳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事项560项(397个主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96.03%,“零跑次”事项275个,高频事项106个,材料精简32.69%、时间压缩42.47%,非涉密事项网上办比例79.36%。

  在推进数字经济第一城、数据应用先进城市、“移动办事之城”和“移动办公之城”建设的过程中,市委编办一方面积极做好市级部门职能和机构编制调整的服务保障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全市“权责清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头责任部门,积极谋划改革、引领改革、服务改革,很好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受到各方好评。(转自中国机构编制网)


上一条:莆田市委编办立足“四个着眼”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下一条:安徽省淮北市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