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委编办立足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推动镇街明责减负赋权增能为着力点,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纵深推进规范“属地管理”,挖掘基层社会治理深度。将规范“属地管理”融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加强衔接联动,坚持动态管理、数字赋能,衔接联动,健全“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规范“属地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动态管理,共公布三批县乡“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涉及15个领域,122项具体事项,定期对清单外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合理界定区镇职责,将镇街呼叫集中、办结量大的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实现清单动态调整。坚持数字赋能,依托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打造“属地管理”信息平台,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平台中涉及“属地管理”工作的事项,并入规范“属地管理”呼叫、响应办理流程,拓宽“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问题收集渠道,及时收集群众诉求集中、县乡职责不清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一个终端采集、一个中心共享、一个平台联动,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坚持衔接联动,以区直部门、镇街权责清单为基础,以环保、安全、稳定等基层易发、高风险事项为重点,以《兰山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事项清单》为依据,将区镇规范“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细化为具体事项,纳入网格员职责清单,社会治理网格员兼任“属地管理”联络员,增加规范“属地管理”相关工作职责,依托镇街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呼叫”“吹哨”,接诉即办、快速“响应”,做到随时随地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和困难。坚持反向考评,印发《关于赋予街道“五项权力”推进街道明责增能减负的实施方案》,镇街制定考核细则,建立工作纪实制度,镇街评价结果至少占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权重的30%,占派驻机构绩效考核权重的60%。去年以来共组织镇街开展反向考评4次,大大提高了镇街话语权,推动区直部门及时回应镇街吹哨。
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力度。制定《兰山区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中心下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完善基层执法体制。积极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去年向镇街下沉事业编制资源133名,配强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行政执法平台统筹组织协调指挥作用,推动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采取区级执法人员派驻轮驻常驻等方式,下沉执法力量。下放“五项权力”,加强镇街对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落实人事管理权,在机构编制不变、主要职责不变、执法主体不变的基础上,下沉执法人员纪律考勤、学习教育等日常管理以街镇为主,对下沉执法人员到岗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建立健全镇街道与派驻机构的执法协调衔接、会商调度机制,凝聚执法合力。根据市委编办最新下发的《镇街赋权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分析研判基层最迫切需要区级下放的执法权限和基层的承接能力,向镇街征求意见,探索实践执法权限下放路径,计划分批次分领域将部分区级行政执法权限下放镇街行使。
编制镇街职责任务清单,拓宽基层社会治理广度。在已经编制完成政府部门职责任务清单基础上,基于法律框架、立足基层实际,积极探索实施“1+4+1”模式,推进镇街职责任务清单落细落实落深。“1份清单”明任务,精心编制了《兰山区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试行)》,共涉及镇街职责任务7个类别183项具体事项,清单突出加强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等,全面明晰镇街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职责任务。“4个文件”强保障,印发了《依单履职监管办法》《动态管理办法》《事项准入办法》和《事项说明书》,进一步发挥了《清单》基础性制度效用,强化了《清单》的运用管理,提高了执行效果。“1个程序”优服务,创新开发“兰山镇街职责一点通”微信应用小程序,分别设置三个不同板块,成为了市民了解情况的“服务册”、网格人员事项办理流转的“工具书”,镇街工作人员依单履职的“作战图”有效拓宽了《清单》使用人群和使用途径,提升了工作便利度和群众满意度。